首页 | 本部介绍 | 多党合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港澳台海外 | 民族宗教 | 统战政策 | 理论园地 
  人物风采  
 
人物风采
 
  人物风采    

周德聪:业精于勤 技进乎道



2012年04月09日 18:23  点击:[]



 

——民盟盟员 周德聪 教授书法艺术谫议

 

 

 

 

 

1980年举办首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简称全国展)、1981年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和1982年举办首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简称中青展),标志着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开端。之后的近三十年里,一大批志士仁人从书法热中脱颖而出,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研究和教育的中坚,在他们当中,活跃着周德聪的身影。尽管他偏居鄂西一隅,没有机缘工作、生活在北京、上海、杭州等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而他在书法艺术领域所涉猎的广度及钻研的深度,使他脐身于当代中青年代表书法家的行列。

 

书法创作:技法、意识与个性的交融

 

书法界认识 周德聪 先生,始于他的书法创作。早在八十年代他已在国内重大展赛亮相,及至1992年在第五届全国展上荣获全国奖,遂名动书坛。如果说那次获奖奠定了他在当代书坛的创作地位的话,那么随后在多届全国展中青展的入围,则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地位;而最近连续入围首届行书展、二届兰亭奖,则再次证明了五十岁的他在年轻人风行天下的今天依然宝刀不老。    

 

关于书法创作,技法是德聪先生首要关注的内容。他经常讲,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书法家在的层面上毕生追求的就是高质量的线条。线条的质量从何而来?从书法的实践中来,从对经典碑帖的临摹中来。德聪先生长期坚持临帖,即使成名之后也未有懈怠。他对传统的继承,不偏执于某家某派而排斥其它,不囿于古人而为我所用。因此,他的线条是灵活多变的:既有中锋之浑穆,也有侧锋之妍媚;既有沉着痛快,也有细劲飘逸,既有方折峭拔,也有圆融遒丽;既有潇洒出尘,也有稚拙可掬……如同万物之有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哪一种颜色最美?其实哪一种颜色单独存在都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搭配协调才会产生美。但无论怎么变化,他却始终强调一个字,哪怕是随意而书甚或纤纤细笔,的基本原则是不会丢的,一定要人纸三分。恰如先贤所云:几年的功夫与几十年的功夫之不同,全在一字耳。

 

除了技法之外,德聪先生对字外功的修炼也是一以贯之的。字写到一定的程度,比拼的就不是字了,而是字外功,它是艺术感觉、学养、阅历、格调、胸襟、情趣等所有非技法的因素凝结在书法创作当中的一种书法意识。书法的意识相比技法要复杂得多,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倚靠心灵的感悟方可与之对话。德聪先生有着良好的艺术感觉,他对作品的颖悟和解读,往往细腻而精当,时有惊人之语。他经常赴各地参观高水平的展览以增长见识,并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展出,领略异国风情。而他最大的乐趣,还是读书写字。他的书房,简直就是书的海洋。读书万卷始通神,正是在书海中的艰苦跋涉,使他的书作流露出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当然,书法意识的内涵十分宽泛,远非先天的艺术感觉和后天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能穷尽,德聪先生谦厚的人品和儒雅的气质,又何尝没有映射其间呢?

 

书法研究:文思与现实的共鸣

 

在书法创作的同时,德聪先生也不偏废对书法的研究,先后出版《书法创作形式例话》、《抱一书论》、《中国书法品评》,在《中国书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书法研究》、《书法赏评》、《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文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性。思想是学问的内核,如果没有思想,大概是不成其为学问的。譬如他谈书法艺术的本体­——对于书法艺术而言,最为紧要的传统,我以为首先就是继承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传统。强调毛笔,在很大程度即是与实用的书写相区别(因为今天的实用性汉字书写已被硬笔及电脑打字所代替);强调,即是区别于或是别的什么;强调汉字,也即是保证书法的本体性格不受到伤害,当然这里所谈到的书写汉字,一定是艺术性的,带有唯美的色彩。再如他谈书法的传统与现代之关系­——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对它施加的影响,而书法的创新又力图挣脱传统对之的束缚。因此,传统与现代,是互为因果的­——传统的当下形态是现代,现代的最终形态是传统。是的,只要认清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对某个时期流行某种书风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 陈振濂 先生所说:至于所谓的流行书风,其实也大可不必惊慌。一部书法史,其实就是推陈出新,以新的流行来取代旧的流行的历史。唯其有流行,书法史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循环。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但是,德聪先生对于空洞的思想也是很反感的。他专门写过一篇题为《理论研究要联系今天的实际》的短文,反对那些泛泛而谈或故作神秘的书法理论和书法批评,反对生搬硬套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开展书法研究,提倡既要研究古人更要研究今人,需要书法理论家结合今天书作的实际,用具有真知灼见的理论去指导书法实践,评其优劣得失书法刊物要敢于改革过去那种只抽象诠释古代书法理论,介绍古代碑帖,欣赏古代书作的做法,要多提倡和发表联系今人书作实际,探讨书艺发展的文章。他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总是立足于现实研究一些有意义的具体问题。例如1993年出版的《书法创作形式例话》,共收录90余件书体、形式各异的书法作品,一例一话,图文并茂,颇受书友的欢迎,对于书法的普及很有用处。又如 2001年出版的《抱一书论》,分书法赏评、书法新论、书法教育和书法杂识四辑,所有的文字,均与时代共呼吸。单论书中所收的86篇当代书家品评,多点切入,短小精悍,平实中见思想,绝无神完气足气韵生动之类空泛的说辞;一口气对近百位书家进行品评而绝少重复,语言之丰沛可见一斑;品评对象虽为当代名家而能褒贬有度,不作庸俗的恭维,其真诚亦是不难体会的。

 

书法教育:教学实践与学科建设的互动

 

鉴于书法教育的专业性,德聪先生没有依仗他在创作和研究上的成功武断地开展教学工作,而是虚心学习教育理论,认真摸索教学经验,努力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平时的举重若轻,使他在课堂上举重若轻,自然而然地在学生中凝聚了一大批拥趸,甚至有很多校外的书法爱好者也慕名到他的课堂上去旁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德聪先生还为书法教育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心力。主编有教材《颜柳欧赵楷书临范》和《大学师范书法教程》,发表有《书法教育层次论》、《师专书法教学中实用汉字书写与艺术美育的探讨》、建立规范至关重要­——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我见》、《试论书法的欣赏》、《书法教育的危机及其对策》等教研论文。在这些成果里面,既有对书法教育格局的宏观审视,也有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微观分析;不仅谈及书法的高等教育,而且着眼于书法的基础教育;不乏对书法教育进步的欣喜,也有对书法教育危机的警醒。    

 

正如书法科班教育与传统的师徒授受在今天同时并存一样,德聪先生在课堂上是同学们的老师,下课以后则是众多书法青年的师父。他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善于因材施教。

 

多年以来,他为地方输送一批批书法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的同时,也为书坛培养了向爱东、金强、任晓明、万双全等一批有实力的青年书法家。在他的带领下,宜昌书坛精诚团结,人才辈出,并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风貌,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是否可以这样说:书法创作、书法研究和书法教育这三个维度,构成了立体的周德聪,不独有宏阔的视野,更有精勤与师授,还有与传统和时代的对话,横贯其间的,则是他对书法的一往情深。

 

 




上一条:高玮:两登央视讲坛 点亮励志人生



关闭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三峡大学党委统战部 | 学院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xxxx(综合办公室) 传真:0717-639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