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部介绍 | 多党合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港澳台海外 | 民族宗教 | 统战政策 | 理论园地 
  人物风采  
 
人物风采
 
  人物风采    

吾师德聪



2018年10月08日 10:24  点击:[]



            张学元/文(宜昌市兴山县政协副主席,三峡大学校友)

民盟盟员  周德聪教授

写下这个题目,其实我是心怀不安的。一者没有正式拜过师,有僭越之嫌;二者水平有限,怕辱没老师名声。但思考再三,我还是用了这个题目,但愿老师原谅我的一厢情愿吧!

知道德聪老师的名字应该是三十年前的事儿。那时候,我在乡村中学的一间土屋里点着煤油灯天天勾摹着叶圣陶的《中小学生字帖》,一心想着怎样才能把某个字写好。那个时候,好苦闷啊,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汉字摆在眼前就是写不好,心里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宜昌报》上看见先生的作品,才晓得什么样儿的字才算书法。自那以后,“周德聪”三个字虽然倍感高远,但却开始眼熟、亲切。

1987年我考进宜昌师专成为函授生,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就十分留意校园里的一些书法作品,虽然老师的作品很少见到,但我总觉得“周德聪”三个字无处不在、始终在我眼前晃悠。说来惭愧,虽然认识他的字有几年了,但却一直没有机会面谒老师,只知道他在师专教书,所以时刻有一种邂逅的幻觉。

那时候,我们函授生有300多人,满满当当的一大教室,真是密不透风啊。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也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令人眼花缭乱。老师们的风格也都迥然不同。严肃者有之,风趣者有之,舒缓者有之,激昂者也有之……其间,有个老师刚过而立之年,中等身材,戴一幅淡黄色眼镜,侃侃而谈,风流倜傥。听他的课很享受,一是语言幽默,二是观点新颖,三是板书绝妙。当那些龙飞凤舞的白色粉笔字凸现在漆黑的板面上时,我一边垂涎呆傻,一边猜测此人是否就是“周德聪”?!

在当初那么庞大的函授队伍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我这种感受。每当那个老师口若悬河、奋笔疾书之时,整个教室里总是鸦雀无声。套用清初林嗣环《口技》的话,那就是“众妙毕备,满坐学生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就在我们窃窃私语之际,老师一周的课就结束了,只见他用手整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一挥手便用黑板刷子把黑板擦净,然后噌噌噌在上面写了“周德聪”三个碗的大字,然后,拍拍手上的粉笔灰,泰然步出教室,把那阵雷鸣般的掌声不激不励地丢到了身后……

哎呀,原来他就是“周德聪”!我的天啦!

三年函授虽然都在师专,但周老师只给我上过一周的课,后来就没有见面的机会了。有时候,在校园里发现他的书法作品,免不了要驻足长观;在新闻媒体上发现他的身影,心里好不激动。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一直把周老师当做自己追踪的偶像,但却没有勇气登门求教。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实在熬不住了,便斗胆给老师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书法一些极其浅显的看法,并邮寄了自己的习作。信邮出之后,我一直忐忑不安,仿佛是乞丐冒昧闹进富人殿堂。然而,名声日重的老师很快给我回了信,对在乡村中学教书的我作了充分肯定,同时还书赠吴丈蜀先生:“成家岂是临摹得,造诣全凭字外功”诗句。

那个时候,在偏僻的乡村、在一个昏暗的屋子里、我从信封里掏出老师那幅书法作品时,我感觉自己是仰天长啸一声了!我在乡村工作九年,老师那幅作品始终悬在书桌边,时刻教我勤奋,催我奋进。

对于书法和绘画,说来还是相当内疚的。因为从师范算起,我也用力有年了,但成绩却始终平平,少有进展。在教书的岁月里,因有工作极有规律,还算打了一点儿基础,但后来改行从事行政,也就逐渐懒散了许多。再加上这期间,我对书法的认识一误再误,有过长时间的苟且,以至于长时间盲人瞎马,不得要领。也曾多次想到求教于老师,但终因技拙羞涩,耽搁了许多宝贵华年,同时也浪费了许多青春活力。

好多年前,老师还在北京做访问学者,期间,我给他去过一封信,信中捎有自己的习作。好长时间未见回音,我以为老师是不屑于我的拙劣吧。不料,先生从北京归来,亲笔给我回信,逐一评点了作品,让我好不激动!老师在信中十分认真地指出了我的不足,更谈到了书法的内涵与外延,教我知道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而是一门深邃与博大的艺术,真正的书法艺术贵在将书法艺术与学识学力和文化素养融为一体,书法者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文化素养,要注重字外功夫的锻炼和培育。

年过不惑,仿佛才开始重新思考书法的内涵之所在,拿上自己认为还有几分周正的“书法”,斗胆去找老师,不想老师仍然肯定在先,鼓励为主,但同时也指出了我的毛病,这到使我重新燃点了对于书法的执爱之火。

当我再次走进先生之时,我才发现自己几十年的光阴算是白度了。浪费了那么多的宣纸与墨汁不说,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是多么的可恨!

前年夏天,我请老师到兴山讲学,老师欣然允诺。说来惭愧之极,像我们这些偏僻之地,文化的步调也是相对落后的,多年以来,兴山的书法也是原地踏步,没有什么进展。老师对兴山的书法十分关注,临行之前就要我们把兴山书界的爱好者都邀到一起,大家认识认识。那一次是兴山书法界最大的荣幸,有许多爱好者从大山深处驱车来到县城一睹老师风采,而且还一一得到老师的亲自指点和现场示范,真是受益匪浅啊!

这些年来,老师不仅成为宜昌书法的旗帜,同时也成为中国书法的佼佼者。老师公务繁忙,应酬极多,但我每次向老师求教,老师都是耳提面命,诲人不倦。

有一次,我拿了几件作品到宜昌请老师指教。那夜,老师鞭辟入里,我们谈得很久。不想,第二天清晨我还在睡梦便接到老师电话,老师要我到他家去看他临帖。我匆匆赶到他的书房时,老师已经临了好几幅放在地上。见我来了,就开始临孙过庭的《书谱》,一边临,一边讲解,令我醍醐灌顶,收获了太多太多。

与老师的那些高足俊彦比起来,我的“书法”还只能算作习字,但老师也从未因此而放弃对我的教导与培养。前年的全省乡镇书法展算是给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的一个补救机会吧,因为只要入展,就可以进省书协。老师要我备战,我抱着试试看态度关门写了很长时间,好歹弄出了几幅自己满意的习作。经过老师的再三斧正,最终算是混进了书展。虽然如今也成为省书协会员,但我始终觉得这是老师的垂顾啊。

近几年来,老师总是通过各种通讯手段给我教诲,无论是电话信息,还是QQ留言,都让我在老师的鞭策与鼓励之中寻找到了更多的勇气与自信。每次与老师见面,老师总是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学元,一定要临帖,要走进传统!是啊!“几十年来任涂鸦,可怜盲人骑瞎马。”如果不是老师的棒喝,自己多年的任意妄为和信马由缰很可能就是一生的野狐禅了。

老师字守愚,号抱一斋主。单从老师的名号看,就可以窥探出老师朴实而又高明的人生哲学啊。抱朴见素,返朴归真,老师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真知啊!




上一条:【我的履职故事】宜昌市政协委员陈发菊:为五峰第二大特色产业助力

下一条:他用“接地气”的能量助学子圆梦



关闭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三峡大学党委统战部 | 学院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xxxx(综合办公室) 传真:0717-639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