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部介绍 | 多党合作 | 党外知识分子 | 港澳台海外 | 民族宗教 | 统战政策 | 理论园地 
  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    

“1+1+1”帮扶:学风好了 人心暖了 劲头足了



2018年05月16日 08:03  点击:[]



2017年的秋末冬初,求索溪边的银杏自成一道风景。来自新疆和西藏的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们,迎面笑着打招呼,一同走进电气科学楼702报告厅。刚入座不久,学院正院级专职党委副书记薛田良就上台介绍《电气与新能源少数民族学生帮扶计划管理办法(暂行)》,即“1+1+1”少数民族学生帮扶计划。

2017级学生娜迪热·阿不来提刚入学不久,对三峡大学还存有些许陌生和疏离感。她在台下细细聆听“1+1+1”少数民族学生帮扶计划的内容,薛田良书记暖心的话语和来自帮扶计划的关怀,像是一道暖流安抚了她内心的不安,让她的心头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打基础 帮扶计划试点工作“颜值高”

为了支持国家偏远地区建设,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每年都会招收一批来自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然而,这些学生来到三峡大学后大多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由于语言差异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他们的学习基础稍显薄弱。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相比于其他学院人数较多,不及格者也更多。如何缩小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差距这一难题,就像一块大石头久久地压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心头。

其实,从2016年开始,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就进行过相关尝试。2016年5月,学院成立了学业指导中心,将各年级优秀学子、优秀学生干部吸纳进去,打造一个优质的互帮互助平台。与此同时,让各年级、各班级学习成绩未达到理想标准的学生也走进学业指导中心,寻找与自己“合拍”的优秀学长学姐交流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帮扶。

学业指导中心的帮扶计划从“一对四”“一对五”到“一对一”“一对二”,精准帮扶做到了效果最大化,帮扶者和被帮扶者的成绩都有明显进步。除此之外,学业指导中心还讲究“合拍”二字,让优秀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自行搭对子,让他们成为朋友而不是师生。

2015级学生刘佳便是在这里找到了与她合拍的学妹。在参加帮扶计划之前,她喜欢一个人常驻图书馆,虽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一味单纯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并不高,也缺少了和朋友相处的机会。在加入学业指导中心之后,她的笑容比以往多了,也不再一个人去图书馆。她开心地说:“在这里我遇到了与我投缘的两个学妹,她们给我了许多欢乐,而我能帮助她们成长,很满足也很感恩。”

一年间,学业指导中心成绩斐然,2012级被帮扶对象中学习成绩不及格人数由32人下降到8人,2015级被帮扶对象中不及格人数由55人下降到11人。其中,效果尤为显著的是2016级,该年级消除了不及格现象,而且被帮扶对象们各门科目成绩较为理想,高等数学平均分提高了8.2分,大学英语平均分提高了6.22分。

同样是帮扶计划,学业指导中心更像是‘1+1+1’帮扶计划的试点工作,它的成功为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投下了一缕希望的曙光。因此,2017年11月,一剂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问题的良药——“少数民族学生帮扶计划”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院长李咸善教授亲自“熬制”出来。

扎框架 帮扶计划对症下药“气色好”

2017级学生娜迪热·阿不来提和古丽米热·图尔荪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都在沿海城市接受了中学教育,汉语并不比母语差,但她们都认为只有维吾尔族姑娘才跳得出最合拍的新疆舞。故而来到三峡大学后,两人亲密无间。而她们的形影不离只是少数民族学生“抱团取暖”的一角缩影。早在开学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就多次组织新生班主任开会,再三叮嘱要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关怀,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但一个月过后,新生班主任普遍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独来独往,不喜欢和老师们沟通,与班上其他同学也比较生疏。

不过,真切的关怀终究是打动人心的。两个月过后,逐渐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吐露心声。原来,不少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知识和语言基础较差,也不善和其他同学沟通交流,以致许多基础知识无法掌握。学院老师深入了解到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远离家乡,背负着亲人的期许,却因基础薄弱、又存在语言障碍,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为了顺利毕业,大多数学生选择去图书馆刻苦学习,甚至于在考试前几天连开“夜车”,但最终效果却并不好。

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习困境,学院党委初步定下师生“一对一”的帮扶计划。但鉴于老师时间精力有限,学生干部更能真正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学院党委又将方案更改为“1+1+1”模式,即一名党员教师和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帮扶一名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为此,学院成立少数民族学生“1+1+1”帮扶计划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

除此之外,学院还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工作的考核制度,规定每学年9月对帮扶情况进行一次审查考核,由帮扶计划领导小组负责考核的组织实施。而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表现、学业成绩则是考核内容的重中之重。《学业帮扶记录》和少数民族学生每月上交的学习动态报告都是考核材料的一部分。倘若考核结果不及格,专业教师和学生干部都将失去当年度的评优资格。

初发光 帮扶计划招贤纳士“活力足”

2017年夏天,学院领导惊奇地发现米尔扎提·夏木西丁同学的学习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60分“压线过”到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学院多方走访后才知道,2015年米尔扎提第一次在盛光忠老师的课堂上出现时,盛老师便对这位新疆学子照拂有加。课间的短暂交流后,米尔扎提就对这位去过新疆游历、了解新疆风俗人情的老师产生了好感。当多门成绩不及格而面临留级风险时,他找到了盛光忠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盛光忠老师从各个方面耐心地开导他。米尔扎提对盛光忠老师愈感亲切,常来向他请教问题,盛光忠老师也一直耐心地为其答疑解惑。为了更好地帮助米尔扎提,盛光忠老师严格要求他,除却上课时间,还得在他工作的实验室里学习。这一教一学,便是一年有余。

起初,米尔扎提干劲十足,但随着课业难度越来越大,他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开始用各式各样的借口推脱一对一的教学。但不管他找什么借口,盛光忠老师都一概拒收。每天8点,只要没在实验室里看见米尔扎提的身影,盛光忠老师就会一通电话打过去,“你这小子,怎么还没来?”米尔扎提见自己推脱不掉,又分外感念于老师的关怀,在实验室里一五一十地把心底的苦水倒了出来——直到高中都用维吾尔语学习的他,跟不上老师过快的语速、听不懂老师们天南地北语音的普通话。盛光忠老师不愿放任他因畏难而放弃学业,勉励他“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两遍看不懂就看三遍,总之看到懂为止。”盛光忠老师不给他半点退路,还把各门专业课的老师都联系上,米尔扎提不管哪科学习有困难,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在米尔扎提夯实基础后,他的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开始参加各项学科竞赛。他在2016年的“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表现出色,在初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决赛中获得三等奖。“如果没有盛光忠老师,我的人生会有很大不同。”而今已顺利通过国家电网考试,即将回到家乡发光发热的米尔扎提分外感恩盛光忠老师的帮助。

不久后,“1+1+1”少数民族学生帮扶计划的起源——盛光忠老师与米尔扎提·夏木西丁的传奇故事在学院传开了,被师生们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党员老师开始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少数民族学生们对待学业也积极主动起来,乐于加入“1+1+1”帮扶的行列。




上一条:西陵“双语”微课堂“亚克西”



关闭

站内搜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三峡大学党委统战部 | 学院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 邮编:443002
联系电话:0717-639xxxx(综合办公室) 传真:0717-639xxxx